新闻动态

中国梦·劳动美·倾听劳动者
发布时间:2022-05-01     编辑:樊卫东   浏览量:   分享到: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场,花儿新来了,小鸟忙梳妆”,在儿歌《劳动最光荣》欢快、活泼的旋律中,西北大学“中国梦•劳动美•倾听劳动者”2022年迎五一后勤劳动物件故事剧场活动在长安校区拉开帷幕,后勤饮食、公寓、物业、动力、电讯、运输、维修等部门20名一线职工代表走上舞台,带着劳动生活中的相关物件,娓娓讲述工作生活中的平凡故事,让与会师生感受劳动者们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与忠诚。本次活动由西北大学工会、文学院、后勤集团联合主办,西北大学仲夏梦戏剧美育工作室、高字民戏剧美育创新工作室承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远军出席活动,校工会、文学院、后勤集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及后勤职工代表参加。

曹芹,西北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食品安全监测员。

一份餐品从食材采购到成品售卖需要十几道工序,如何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才能与食安员现场监管相结合,实现全环节有效监控呢?她开始研究食材品类与特性、餐品加工流程、餐具洗消特点、员工的操作习惯等,结合检测项目,制定检测方案,然后带着这个检测箱开始工作,除检测室检测外,现场检测餐具洁争度、煎炸油品质等项目,阻止了不合格新品进入餐厅、避免不合格煎炸油寺续使用等,改变了员工的看法、改进了操作方法,让师生吃的更安全、更放心。

曹芹讲述故事

这个食品安全检测箱是她的“百宝箱”,是饮食安全工作的“防护网”,多种快速检测方式,丰富了食品安全监管手段,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牢牢守住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付建军师傅的工具袋

付建军,西北大学后勤集团公寓管理中心维修员。

谈起他的工具包,师傅兴奋的说工具包年代已久,结实耐用,是用帆布制做而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装有各种配件及工具,虽然背着它爬楼有些重,但工作起来非常方便。15年的时候,工具包已经不堪重负,后面直接破了一个洞,内衬也被工具磨破了。毕竟陪伴他7年,舍不得扔,于是让太太帮忙补一补,先后用牛仔裤补,可是颜色相差太大,属实不好看,突然发现他平常带的帆布手套在我眼前晃了晃,已经带了发黄的手套与工具包颜色相差无几,竟直接把手套掌心盖住那个洞口上,顺势摊平五指,活脱脱一张大手缝在上面了。

他在西大公寓工作至今有14年了,同事来去匆匆,唯有工具包一直陪在左右。师傅说将继续发扬公寓人勤俭节约精神和对工作的热爱,背着心爱的工具包完成各类维修任务。

程美莹讲述故事

程美莹,西北大学后勤集团动力服务中心抄表员。

1981年到西大工作,刚工作时学校的水表、电表都是机械表,出门抄表必带的工具是梯子、手电筒、抹布和账本,当时学校的电表位置都比较高,抄表的程序是先架梯子、拿着抹布擦电表、用手电筒照射电表读数、记录。然后用算盘进行手工计算、收费。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一般得用时2个月左右才能完成一次收费程序。2002我校投入资金,将太白校区机械式电表更换为IC卡智能电表,引入了单机版售电系统,解决了电表上门抄录问题。提高了售电效率。

这些抄表的老物件见证了我校40年来的蓬勃发展,更体现了后勤人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奉献精神。在学校的领导下,广大后勤干部和职工顾全大局、克服困难、努力拼搏,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也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赞誉。

齐新亮讲述故事

齐新亮,西北大学后勤集团桃园校区牛活服务中心水电安装工。

作为一名维修工,扳子、管钳、切割机、电锯等工具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实际维修中电动疏通机的作用更为重要。2013年的一个晚上,齐新亮在值夜班,教学区3号楼值班室打来电话报修二层男厕落水管道堵塞导致秽物外溢严重,臭气熏天,整个楼道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齐新亮挽起裤腿不带一丝犹豫走进了卫生间开始了疏通工作。这时候电动疏通机派上了很大的用途,经过齐新亮和同事一个小时的努力疏通,终于打通了堵塞的管道。教学楼内也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平静。让他记忆尤深的还有一次,春节来临之际,有一位住户家卫生间排泄物上返。家里只有两名80多岁的老人,老人患有哮喘,呼吸已经出现困难的情况,随时有生命危险,齐新亮和同事再次打上电动疏通机,经过反复疏通,打通落水管道,临走前又帮两位老人打扫了卫牛。

相比较其他维修工种,水工工作环境更为艰苦,但他为人吃苦耐劳、不怕脏累,为更多业主和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出一份力,为建设美好西大尽一份心。

薛月个人生活照

薛月,西北大学后勤集团太白物业中心办公室主管。公章,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份责任。

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事无巨细,繁琐多样:集团各类文件精神的上传下达、文档及员工信息整理、考勤工资汇总和社保信息上报等工作。同时,作为中心的财务报账员,能认真学习学校的报账程序,掌握中心的每一项收支,做好经费核算,为本年度资金运转做好保障,为中心来年各项工作做财物计划。

2020年初疫情暴发后,她主动请缨,放弃休假,顾不上照顾家人和孩子,在没有班车和公交的情况下,自带食物,积极配合领导,随时处置落实疾控文件精神和各项要求,统计留守员工、物业退休员工、租户居住情况、返校人员流动情况等,为学校疾控防疫工作安全有效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和努力。

她牢记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理念,牢记手中公章的责任和使命,在平凡的物业管理和服务中,释放和传递正能量,和大家一起,同心同德、荣辱与共,努力做好各项本职工作,为后勤集团的建设和西北大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孙亚玲给学生敷药

孙亚玲,西北大学后勤集团公寓管理中心楼长。

她家有一样神奇的宝贝——祖传烫伤药膏。它是由爷爷研制而成,到她这里已传三代,此烫伤药膏帮助了无数人免遭烫伤之苦。在担任楼长期间,11号楼322宿舍孙同学、111宿舍朱同学、506宿舍王同学等同学都在打水时因不小心被开水烫伤,她得知后速从家里带来祖传烫伤药膏送给她们,并亲自给她们敷药包扎。看着孩子受伤她疼在心里,好在祖传烫伤药膏起了作用,没留下些疤痕。

人本善良,为劳动者荣!事无大小,只要力所能及,她都会用最饱满的热情帮助身边人,用自己的真诚与爱心做好本职工作,让祖传药膏在西大更好地发挥余热!

胡莎讲述故事

胡莎,西北大学后勤集团动力服务中心副主任。

2018年以前,学校的路灯是钠灯,和它同时期的还有金齿卤灯,环道路灯为高灯,功率是400W或者500W,学生区、教学楼附近的庭院灯功率为150W。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碳达峰、碳中和”郑重承诺,经多次试点,2019年-2021年,经过三年时间将故障的路灯逐步更换为LED节能灯。长安、太白现有高灯181个,庭院灯352个,总功率由134.25KW降低到31.223KW,功率降低103.026kw,每年节约用电30.08万度,费用15.36万元。

我校被评选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入选教育部百所“零碳校园”研究与实践计划,“节约型监管体系示范项目”通过了教育部、住房与建设部等部门的验收,积极创建“绿色校园”,推进全成本核算改革工作。

在日常使用中,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绿色低碳,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美好绿色家园。

王建波单位获得的奖牌

王建波,西北大学后勤集团电讯运输服务中心驾驶员。

他还记得去年12月23日西安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升级后,马上是幸莘学子考研的日子,中心承担着考研用车保障任务,他在第一时间站出来,主动请缨,跟中心领导表态“我先留、我先上”,奋战在防控一线,承担接送考务人员和运送试卷的任务。同时他的母亲正因病住院,却仍留下来继续承担起接送为我校师生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运送各类抗疫及师生生活急需物资,当“要坚定必胜信心,眼下虽遇疫情洗礼,但这一切皆是浮云。前方有温暖的灯光,那就是平安,是团聚,是我们幸福的家!”在去年寒假之际,雨雪交加,送学生是在凌晨4点半至晚上10点,在中心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发扬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全员上岗,昼夜奋战近10天,在19日至26日期间他中心驾驶员共出车180余趟次,在车辆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又积极协调公交公司共出车200余趟次,将2万余学生安全顺酥送达一场两站,圆满的完成了送站任务。

运输中心在通勤车辆保障中,十几年如一日,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安全准时热情整洁的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不倦的工作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驾驶员的标签,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爱心,做到了无愧于自己的岗位。

吴梅香讲述故事

吴梅香,西北大学后勤集团长安物业中心保洁主管。

近几年来新冠疫情、垃圾分类工作量大、任务重,是考验我们遇到困难时对工作的态度与质量。身上穿的工作服,突然发现到处都是泛红色,再洗也洗不掉,后来才知道这是84消毒液洒到衣服就变成这样。元月24日,正是大年除夕,收集隔离人员生活垃圾、消杀,因为刚开始,大家都不了解,恐慌、害怕,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常常连续工作到晚上12点左右。记得有一次,孙子打电话说:“如奶!我想吃面面。”她也是有血有肉的奶奶,心酸之余,儿子,儿媳都不在家,小孙子只有十岁,想吃一碗面的要求都不能满足他,想到这眼泪不禁直流。可是肩上责任在手,坚持不能放松。

世界如此灿烂,生活如此美丽,就是因为有那些辛勤劳动者的耕耘,默默奉南的精神。赢得了荣光,赢得了尊敬,让我们共同祝福,聆听劳动者的赞歌!

李美瑟个人生活照

李美瑟,西北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卡务部部长。

李老师也是西北大学毕l业的,应聘到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负责餐厅售餐系统和卡片发放管理工作。入职前,每年8000余张新生卡片的制作都是人工填写姓名、学号信息,每次办卡都要十几人加加点好几天才能完成,工作量大且易出错。入职后,他发挥专业优势,设计、排版、调试、打印卡片标签,将此项工作减少到只需3-4人2天便可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8年9月,为了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后勤集团投资建设西北大学后勤一卡通系统,卡片功能升级,可就餐、洗浴、打开水、学生公寓门禁、乘校车,极大的方便了师生在校生活。2014年6月,我校投入使用西北大学校园一卡通,服务再升级,使用场景更多,功能更强大,除在校内使用,还可以在校外乘坐公交车。

2018年9月他又开始尝试将扫码支付接入餐厅,经过反复学习研究、试验,投入使用后,既方便了师生就餐,又降低了现金充值的管理风险,减员增效。

16载时光,他与这张小小的卡片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它见证了他的成长,他为它付出了心血,每项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努力钻研、敢于创新,就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力,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雷涛个人生活照

雷涛,西北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库管员。

在雷涛师傅资料柜最下方堆叠的,是见证了他一路走来的老票据。5年前的仓库管理很混乱,经常更换人员,影响到餐厅的运行。在千方百计的方案推演后,雷师傅和团队自己研发了一套库房出入库的管理系统。之后员工在规定的时间段下单自己需要的物料,之后库管依据员工的单据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备货并发放,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同时也防止了因手写单据遗失,造成后续结账两方说不清楚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因为纸质版遗失后还有电脑版,并且员工在自己手机上就可以查看自己所有的单据金额,这样让出库更透明,让员工更放心。

今天的便利都是依托着以往的经验和摸索一步步达到的,前路不可停,往事不能忘,我这一捆老票据将一直陪伴着我,看着我─路成长。

刘培星师傅维修作业

刘培星,西北大学后勤集团维修工程中心水电安装工。

刘师傅进入维修中心工作已经九年了,九年的锤练,对于他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工具是一个工人的手,那工具包就是保护手的护具。他的工具包跟着他走遍了这个校园的各个角落,教学楼、行政楼、公寓楼、家属区、幼儿园等凡是我维修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它的痕迹。他像是一个百宝箱一样,他要维修电的时候它装着电笔,剥线钳,和尖嘴钳,他要维修水的时候它装着管钳,扳手和接头。它陪伴着他维修抢修了不计其数的用电故障和水暖故障,排除了校园用电安全隐患,防止了水源浪费。

随着时间的变化包里的工具在不停更新换代,而他的工具包一直都在,它承载着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也见证了他九年来自身业务技能是升和成长。

李小东工作

李小东,西北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面点师。

从事面案工作已经有12年了。目前是传统水饺美食组组长。2017年来到餐厅至今已经是第5个年头。

冬至吃饺子是咱们的传统习俗。每年冬至,由于供应量几乎是平时的10倍,这对于班组成员无疑是巨大的挑战。2021年冬至当日完成水饺供应2000多份(3万多个水饺)。

为了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冬至水饺的供应工作,我们班组6人名成员从冬至的前一周我们就进入准备状态,我们“不能生病”也“不敢生病”。我们班组成员男、女员工各3名,平均年龄超过了45岁,并不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但是,大家对于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并持续一周的工作强度,没有一句抱怨。为了能够节约上下班通勤时间,每年冬至的前一晚,在员工自愿的前提下,我都会带领在着的班组员衣不解带的睡在餐厅的大厅里,睡眠时间不超过6小时。但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家就在节日的这一天吃到美味、新鲜、热腾腾的水饺。

他人家中聚,我望锅中油,两手烹万物,厨房度春秋。

杨云讲述故事

杨云,西北大学后勤集团公寓管理中心楼长。

在公寓,她就是孩子们的家长,无论他们生活中有任何困难,都会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今年因为疫情,许多学生面试到不了现场,需要线上面试,她就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场所。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度,也在他们空余时间适当调整他们的紧张情绪,并为他们提供一切生活所需的帮助。有位女同学,总是担心自己的面试通不过,看到她泪眼汪汪,便赶忙给她泡了一杯茶,陪她坐着聊了会儿天,从晚上九点多到十一点多。耐心地倾听她的困境,慢慢引导她说出自己处境和对处境的感受,让她看清自己的真实状态,等她对自己的处境有了客观认识,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临走时,那位同学送给她一个布娃娃,看到同学的成功,她感到非常地欣慰,每天这个可爱的娃娃陪伴着她,她也会将它送给下一个更需要我关爱的同学,为他们送去关怀、关爱。

汝斌讲述故事

汝斌,西北大学后勤集团电讯运输服务中心维修员。

他回忆起05年刚开学,为了给每个宿舍都安装一部201电话,加班加点的铺设通信电缆,宿舍的维修量也很大,为了配合同学们的上课时间,他利用自己中午休息时间和同学们联系好去宿舍维修,辟免影响到同学们的上课时间。看着他们又能联系到远方的父母亲人,让他也开心不已认为自己再辛苦都是应该的。

在学校工作了17年了,在这过去的十七年中,始终坚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服务学校师生,及时解决校区的各种通讯业务。有教职工来到电讯运输中心来办理缴费、装机、移机.拆机及质询时,始终都能笑脸相迎,热情细心的为每一个客户服务。每一个院系科室的电话新装和移机都是快速的受理办理。耐心的为每一位来缴费的老师解释每一部电话的费用问题,及时细心的提供缴费凭证。在一线服务工作中,自己的内心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梦想,用自己最大的热忱服务师生。

索云凤家里的算盘

索云凤,西北大学后勤集团长安物业中心物业收费员。

家里存放许久不用的古物——算盘:长方形木框,中间一根横梁,把上面两颗珠子和下面五颗珠了分割两边。

索师傅的外公是早年的教书先生,写得一手好字,算盘也打得好,那年月,会打一手好算盘可是很吃香的,外公也是靠这个维持了一家老小的生计。上小学的时候正好有珠算课,妈妈就千方百计的从外公要了那个算盘归我使用,还提醒她不能率坏。珠算课没学几堂,算盘却静静的在柜角落满了灰。

外公的“算盘”已成古董,现在她作为长安物业中心的一名收费员,计算机就是她用来收费算账的“算盘”。

这样细细想来,外公的故事也在她的身上延续。虽然算盘已经退出主流舞台,但它作为计算界的鼻祖,记录了时代的足迹和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体会。

王金锁师傅的作业工具

王金锁,西北大学后勤集团桃园校区生活服务中心水电维修工。

在太白校区水工组时,在业余时间旁观电工维修后被电力维修深深吸引,对通过日常工作中观察学习和专业技术学习考取了电工证,成为了一名电力维修工。

这一套外线检修工具对他有着特殊和深刻意义,那是1996年初秋的一个傍晚,太白校区东配电室跳闸无法送电,电工组全员第一时间赶到,进行了排查。当年学校外部架空线均处于行道树上端,经班组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判断短路原因应为大风天气树枝摆动造成架空线短路。根据当时工作安排分组,三人一组逐一上去排查,这是王金锁第一次携带这一套工具进行外线高空作业。当时的他,经验尚且不足,但工作热情高涨,他怀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踩着电线杆脚扣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去,第一次用脚蹬上电线杆作业,对将面对的事情无法页料斗;

这一套外线检修工具是王金锁电力抢修工生涯的最重要伙伴,陪伴他成长二十余年。桃园校区建成之初,王金锁毅然决然选择来到这里,为桃园校区建设出一份力。二十年多年来与桃园校区共同成长,一起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见证了桃园校区的发展和变迁,为桃园校区电力保障工作尽心竭力。

王永强师傅的工作现场

王永强,西北大学后勤集团维修工程中心维修员。

王师傅从事后勤服务工作已十余载。2021年12月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城市突然封城。在积极抗疫的同时,后勤保障工作不能停。长安校区家属区32号楼北侧的土坡因雨雪天气泥土滑到了家属院道路上,给在家属院生活的老师、家属们出行造成了一定困难,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尽快给滑坡区拉上警戒线并树立安全警示牌。因担心不断的滑坡会危及到群众的生命安全,他想办法购买施工围挡,将滑坡区挡住。在当时封城的情况下,一来买不到围挡,二来施工人员都被封在宿舍里不能及时出来施工。经多方打听,好不容易联系到围挡供应商,与对方确定好一解封施工围挡就到位,并提前协商好了铲车,冲洗车等机械设备。在1月25日解封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连夜将泥土推开,把一块一块的围挡安装好,完成后对现场道路上的泥土进行了冲刷清洗,恢复了道路的通行。

这一切施工完成后已临近农历春节,看着清理后整洁的环境道路我们心里才放松下来。而这一块块看似不起眼的围挡,不仅挡住了滑坡的泥土,也为家属区的老师、家属们的安全筑起了一道防线。

杨志文讲述故事

杨志文,西北大学后勤集团公寓管理中心维修工。

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勇于追求的人,兴趣广泛,跳舞、唱歌、手机K歌是他的最爱,近期更喜欢拉二胡!

五年前的五一,他机缘巧合的得到一把二胡,即使对乐器一窍不通,但他想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努力”,激发了对乐器的热爱。工作之余勤学苦练、学拉弹唱,下载资料,短时间内就入了门,掌握了简单的乐理知识,有空就会到空旷地方带上他的二胡边拉边唱,最后渐渐地融入到戏曲业余界的圈子。通过专业老师指导,自己刻苦练习,有幸参加学校工会学工部举办的建党百年庆典活动,一段歌颂党,歌颂人民的经典剧目《血泪仇》在二胡的伴奏下,声声入耳,搏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与喝彩。在活动中维修师傅一曲二胡引得众人纷纷拍手称赞。

维修师傅在工作中维修手艺精湛睨熟,业余生活充实。

杨奇的“大白”衣服

杨奇,西北大学后勤集团太白物业中心物业主管。

杨奇带领的信息统计先锋队,负责中心全体员工/家属防疫信息统计等相关工作。面对紧急疫情,二话不说,打印好统计表格,和同事一起穿上“大白”防护服立即开始了挨家逐户的信息统计工作。有些住户不在家、有些住户看到防护服不开门、有的教工信息填写有误、有的租住户隐瞒同住情况.....他一遍又一遍的登门核实,每次回来汇总信息时都是大汗淋漓。自核酸检测密集开始后,看到缺少医护人员的情况,我就主动请缨,认真学习核酸检测方法,开始了南村检测医护人员的助理工作。每当接到核酸检测通知,我就迅速穿好“大白”防护服,开上自己的车,雨雪中接送医护人员到南村公寓,截止1月8日,圆满配合完成核酸检测900多人次。

杨奇说:疫情面前,守护校园安全就是我们共产党员不忘初心、践行誓言、勇于担当的关键时刻。我愿永远做一个可爱的“大白”,守护美丽的西大校园。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在阵地在!“

在这里,“听者”“讲者”都是主角。此次活动,既给后勤一线职工搭起了分享自己劳动故事的平台,又给学生开辟了劳动教育的课堂。西北大学后勤集团不仅为教育教学科研和师生工作生活提供服务保障,还主动通过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日常后勤服务工作,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方针,全面构建后勤服务新格局,培养后勤员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自信心、自豪感。后勤员工自觉将自己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参与者,将“为立德树人服务”作为每一项后勤工作的价值追求,让“不上讲台的教师”成为每一位后勤员工的自我身份认知,厚植育人情怀,发挥后勤职工服务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西北大学贡献后勤力量。